免费注册 登录 搜索 暑假 帮助
课程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研究显示:职教是财政投入缺欠的"重灾区"

研究显示:职教是财政投入缺欠的"重灾区"


http://www.dajiaoshi.com ┊ 发布日期:2007-1-25 ┊ 编辑:班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职业教育是国家财政投入缺欠的“重灾区”,这种缺欠的后果是“九五”期末和“十五”期初我国职业教育较大幅度的后退。 

  《报告》执笔人之一方奕称,“如果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则可以称为严重不足”。从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来说,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幅度扩招,高等职业教育准备工作跟不上需要,办学投入严重不足。几乎所有招收高职生的院校都在师资、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对教学设备的仿真性和先进性要求很高,资金来源不足,尤其政府投入不够,制约了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意识逐步升温,教育结构中过于强调学历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矮化了职业教育功能,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的无奈选择。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于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把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高等教育。社会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很多技能人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

  据《报告》分析,当前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弱,产业及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反过来,行业、企业参与和举办高职教育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片面追求用人的低成本,加之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普遍招收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量在“十五”期间大幅度减少,学生总量虽有所增加,但所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却明显下滑。200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百分比为40.02%和37.92%,2005 年为42.76 和39.69%。不仅远低于最高水平——1995年的56.8%(在校生人数),甚至低于已经处于大幅下降状态下的2001年的43.52%和45.98%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大量初中及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缺乏必要的职业资格教育和技术培训。

  由于缺乏长远的考虑以及对短期效益的过度热衷等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滑坡。方奕说,职业教育的滑坡体现得非常突出,一方面,中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1985~2002年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增加了4倍以上;另一方面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1985~2002年间,技工学校的招生数只增长了一倍多一点;而且,2002年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

  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导致了工人阶层劳动技能总体水准的下降。据统计,我国的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占0.5%,初级工的比例则高达60%左右。如果把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考虑进去的话,那么,中级工以上的工人的比例不到20%,初级工的比例则高达80%以上。现代社会当中的工人技能等级比例结构应是中级和高级工人占80%以上,而在中国现阶段工人技能等级比例结构却正好颠倒过来。这种现象所带来的是中国经济竞争能力的严重下降,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结构升级的现实需要,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局面,尤其是难以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局面。

  方奕认为,由于本科压缩型的专科教育模式未能根本改观,高职高专的课程大部分选自本科教育,专科教育计划是本科的压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总数都低于本科,并没有体现实践动手能力上的优势与特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中作为缓解普通高中升学压力的措施手段,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尚不明显。高职与高专,高职与中专,本科与专科之间的界限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是青年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就业政策上,以学历为导向,按照学历文凭的高低而非职业技能确定人们的经济收益以及社会地位,社会鄙视职业技术教育,也是使职业教育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热门课程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苏ICP备05033018号
Copyright 2005-2014, 版权所有 DaJia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