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至1995年 马老师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受到各地教师的热烈欢迎。创造了10个暑期,每个暑期连续50天授课,每天8节课的讲学记录。
1985年 《光明日报》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了资深记者庄健的文章“马承首创英语语音教学法”,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而后,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相继作了报导,马承英语教学法开始受人关注。
1986年 马老师编著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丛书《大学英语应试指南》(32万字)正式出版。
1987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马老师编著的《效率英语》系列教材,成为当时全国英语函授教材。
1985年7月 在杭州莫干山召开首次“全国中小学英语最优化教学研讨会”,马老师被推举为该研究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991年至1993年 原国家教委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将马老师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和“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录制成30集的电视教学片,通过太平洋卫星27频道向全国和亚洲地区多次播放。
1992年 中央组织部下属北京现代管理学院组建的北京市现代教学研究所成立,马老师出任所长至今。马老师开始主编《小学英语》系列教材,并在黑龙江、山东、辽宁、北京等地实验。
1997年 马老师组织编写的《初中英语》教材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实验。
1999年秋 马老师主编的《小学英语》实验教材得到国家教育部教材处批准,正式载入国家教材目录,成为当时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之外的唯一一套上国家目录的教材。
1999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节目《马承少儿英语》连续播放达半年之久。
2001年 马承老师、李世虬老师主编的科普版小学三至六年级《小学英语》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2002年 由马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一体化教学和三位一体教学法实验与研究”正式立项并开题。全国400余家中小学校申请了子课题。
2002年 组建北京马承英语教学法研究中心,马老师担任中心主任一职,开始致力于民办教育教材的开发和研究。
2002年 得到全国学习科学学会的批准,成立全国学习科学学会外语学习研究专业委员会,马老师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02年 民办教育系列教材《小学低年级易进英语》、《幼儿园易进英语》、《中小学英语语音过关教材》、《小学英语(二级)词汇编码记忆》、《初中英语(五级)词汇编码记忆》、《初中英语(五级)韵律语法》、《高中英语(八级)韵律语法》、《小学英语100天速成》、《初中英语100天速成》等正式出版并在5个省市、地区,近百个实验校实验。
2003年11月 在总结近两年的实验基础之上,出版了第二版民办教育系列教材《语音过关》、《小学英语单词速记与阅读》、《初中英语单词速记与阅读》、《小学英语50天速成》、《初中英语60天速成》、《初中英语韵律语法》、《儿童零点英语》、《成人零点英语》等,在七十余家加盟校使用。
2004年 《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系列和《马承易进英语》系列正式出版。
2005年 马承老师、李世虬老师主编的科普版小学一至二年级《小学英语》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2006年3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一体化教学和三位一体教学法实验与研究”结题工作圆满结束。由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教育部特聘专家刘道义、张志远、易代钊、林立、董启明等教授组成的课题评审专家组对五年来课题的实验成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6年3月 中国高教学会学科研新教法研究中心成立,马承老师担任中心主任。
2006年5月 第三届全国新课标英语等级考试顺利进行,考生共计5万余人。
2006年6月 《马承易进英语》系列(《直呼式韵律英语》、《英语语音过关》、《初中英语韵律语法》、《小升初英语》)出版发行。
2006年7月 全国各加盟校迎来招生高峰,暑期招生人数累计达17.5万人。
2006年10月 第四届全国新课标英语等级考试圆满成功,考生人数达3万人。
2006年11月 《马承幼儿园英语》系列出版。
2006年11 《新课标英语考级教程》普及版出版发行。
2006年11月底 经过半年的筹备,马承英语宣传片录制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