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搜索 暑假 帮助
课程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2012年度感动南通——教育人物事迹介绍

2012年度感动南通——教育人物事迹介绍


http://www.dajiaoshi.com ┊ 发布日期:2012-12-12 ┊ 编辑:班长

吉忠兰
  吉忠兰,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教师。她是一位优秀的亲近母语实验教师,她的可敬、可贵、可叹之处在于:热爱乡村教师的岗位,热爱儿童阅读,狂热地在班上一本接一本给孩子们朗读整本书;她不放松自己的读书学习,最疯狂的时候,她一天看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她自觉自愿地投身儿童阅读研究,常常自费外出学习,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慎思勤笔,坚持不懈,几大本数十万字的教学日志,清晰地留下了她实验的行踪轨迹、苦辣酸甜……
无论条件如何清苦,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她始终带着她的孩子们在书海里徜徉,用母语守护他们的童年。 2010年,她被《中国教育报》提名“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蒋志芳
  蒋志芳, 海安县孙庄初级中学教师。工作17年来,她给予学生的时间远远超过陪伴亲人的时间。多少个中午,她放弃休息为学生答疑;多少个下午,她推迟下班,与学生倾心交谈。 2005年,她被确诊为乳腺癌,手术后不久,尚未痊愈的她又站在了心爱的讲台上;2008年,她的爱人不幸离世,遭遇了双重打击的她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没有屈服,至今,一直坚守在初三毕业班的讲台,并多次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拖着病残之身,还要抽出时间去抚育年幼的孩子,安抚公公婆婆老年丧子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她是学生心中的良师,儿子眼中的慈母,公婆眼里好媳妇。她的青春,在坚守中闪光!

海安县延寿小学教师群体
  海安县延寿小学教师群体,是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专业水平高,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团队。他们坚守在全县位置最偏、规模最小的村小。但就是这样一个只有6个教学班、16名教职工的普通的小学校,取得了许多令师生和家长都惊异的成绩:连年的“县质量优等学校”、市“绿色学校”、县“模范学校”…… 在县第五届中小学生体能运动会上,总分和奖牌积分遥遥领先,均居全县第一,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
这是一群淳朴的教育人,他们不为“物欲横流”所动,扎根农村,静心育人,坚守在贫瘠的村小土地上,谱写着一曲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邹帼
  邹帼,现就读于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她活泼可爱,多才多艺:曾参加央视“快乐大巴”节目的表演;参加CCTV的“2012锦绣前程青少儿迎新喜乐会”;主持了由澳大利亚天和华语电视台主办的《悉尼小明星》节目;在电影《丑男大翻身》中成功饰演女童一号“猪妞”,在零下13度的环境中,冻得发抖也能坚持完成拍摄任务……
是如皋地税有史以来最小的纳税人,更是一名富有爱心的小天使:她将自己税后片酬六万多元全部捐赠给江苏省美德基金;她多次参加为贫困儿童募捐的演出;她捐出积攒的2000元给素不相识的大哥哥治病……她的表现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三十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

如皋市林梓镇林梓小学
  如皋市林梓镇林梓小学,开启了全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先河。他们针对留守儿童多、成绩相对落后等问题,成立了全国首家“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并将每年的5月10日确定为“留守儿童关爱日”。 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没有现成模式可以比照,也没有固有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们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关爱留守儿童‘33433’教育管理林梓模式”,在省首届教博会上介绍展示,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肯定。他们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开展了“关注留守,守望未来”夏令营活动,使关爱“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工作有了先进的理论引领,向纵深推进。
  林梓小学,将快乐带给了所有的孩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张季量
  如东县掘港小学六年级学生。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妈妈就患上了尿毒症,每周都要接受3次血透。为了支付妈妈治病的昂贵医药费,爸爸决定去新加坡打工,从那时起,小量量就学会了自立。每逢妈妈去医院做血透时,他早上六点钟便准时起床,先给妈妈做上一碗蛋炒饭,然后才急匆匆地赶往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回到家,就忙着收衣服、淘米、洗菜,吃完晚饭,洗洗涮涮,常常要忙到八点多才能坐下来写作业。他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份零食、一件玩具,却总想着给妈妈买好吃的。在家里他是小小男子汉,在学校里他是文明小标兵,学习自觉、努力,成绩优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张季量用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和意志,以羸弱之躯挑起服侍母亲的重担。他在苦难中成长,乐观中生活,感恩中前行。

臧夕稳
  臧夕稳,如东县直夫初级中学政治教师。 13年前,正值而立之年的他突然身患尿毒症。面对病魔,他选择从逆境中奋起,不仅坚持带病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完成了《选择坚强》、《生命的支撑》,在全国各地作励志演讲200余场,用坚强书写了生命的奇迹。“真正自强不息的内核是能尽己之力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臧夕稳说。退回了政府的特困本,婉拒了一些单位的帮扶……对于他而言,这些还不够。他还默默为同村身患重病的海霞募捐;为周余兵义卖《选择坚强》,筹集医疗善款;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了一个个心灵迷茫的青少年……
  他用坚强和乐观在苦难中感受着美好,用脆弱的生命为社会传播爱、传播温暖……

如东县岔河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成人教育组
  如东县岔河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成人教育组,是一个凝聚力强的中老结合的战斗群体。他们一心一意谋求发展,“量身定做”开发了特色课程,把“让农民增收致富”当成最大的幸福;他们一丝不苟抓实培训,全体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上课、辅导,热心关怀;他们一往情深服务农民,为了使社区成人教育更直接有效地为农民服务,全体教师自办无公害葡萄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农户1200多户,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他们追求创新,永不止步,一个个创新举措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
  他们,以老黄牛的奉献精神战斗在农村成人教育这块热土上,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一面旗帜。

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群体
  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群体,是一群充满活力、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让孩子们最向往的海边活动的背后,是基地教师们每次徒步10余公里去海边,脚上磨起过血泡而毫无怨言;最受孩子欢迎的基地水上活动项目的背后,是基地老师每次搬运船只上岸保养、下湖活动后,手臂几乎几天都无法抬起而乐此不疲;最锻炼人的军训项目的背后,是军训管理老师时刻紧绷着的弦,天不亮就起床巡视,学生们进入梦乡,他们方能倒头而睡。为了基地的孩子,他们只好放弃陪伴自己的孩子;为了让课程有新意有实效,他们积极创新,反复尝试……基地人的辛勤付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成果。
  基地,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是南通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

彭涛
  彭涛,海门市麒麟中学教师。这位土家族的湖南小伙儿在这偏远农村中学一干就是十五年。他扎根乡村,坚守寂寞,奉献农村教育是他不变的决心;他坚守责任,关爱学生,多次担任高三班主任,每天起早贪黑,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一起战斗、与学生一起拼搏,两岁的女儿住院也无暇顾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查早读、查午休、查晚就寝……多少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多少个烈日炎炎的中午,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上床,他身体极度的疲惫,但心里却是充满了激情。
  被评为海门市优秀高三教师的他,赢得了同行的刮目,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赞誉。

海门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公益项目团队
  海门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公益项目团队,是一个典型的非正式群体,却是一个了不起的群体。他们倾情开展晨诵沙龙探讨,打开家长视野;他们精心组织亲子读书活动,丰盈孩子童年;他们积极筹建“萤火虫之家”,辐射各所校园……在资金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志愿者们不仅身体力行,还纷纷主动出资。从2012年3月组建海门团队,到建立分站QQ群,再到组织线上线下活动,成立“萤火虫之家”总部和各小站……短短数月,该志愿者团队本着“小小萤火,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核心理念,惠及了两个QQ群内八百多个家庭,成为黄海之滨、长江之畔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他们,正用全身心的热情,诠释着一颗颗不平凡的公益心!

王生
  王生,启东中学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30多年扎根学校,晨曦微露,王生校长已经在校园巡视;深夜来临,学生早已酣然入睡,他的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有时外出归来,征尘未洗,就先去教室转一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已成为习惯。他爱生如子,带领学生参赛途中车祸昏迷两昼夜,唯念学生安全。他带领的启东中学办学特色鲜明,学校被誉为“英才培养的沃土,奥赛金牌的摇篮”。
  2011年教师节,王生把获得的奖励、多年的稿费等共150万元设立了校长奖教奖学基金,用于奖励教师,激励后学,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达俊俊
  达俊俊,启东市建新中学的一名普通老师,本学年任教初三10班语文,是启东“15/20/10课堂范式”的实践者之一, 经过三年实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潜能,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除了教学生学思结合,她还强调学习技巧的总结与运用。她为学生殚精竭虑,中考前夕突发阑尾炎,手术后一星期就克服困难上班,感动了许多学生、家长和同事,成为学生中考冲刺时最大的精神支柱。
她爱学生,以“成为学生记忆深处的一抹阳光”自励,是学生前进路上的舵手,梦想的放飞者。

周福如
  周福如,南通市通州区先锋中学教师。58岁的他舍身救人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江海大地。 8月27日早晨,邻居老太家的煤气发生泄漏,周老师听到呼救声,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冲进她家厨房,毫不迟疑地拎出煤气罐,再折回救老人时,爆燃在瞬间发生。周老师全身55%被严重灼伤,创面达深Ⅱ至深Ⅲ度。
  热心肠的老周,曾多次救人助困。 1985年,在渡船翻覆的危险时刻,他毅然跳进河中,救出了4名学生;三年前,邻居陶廉芝老人家中的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第一时间冲进去,救出了老人;80多岁的村民葛桂英生活不能自理,周老师一有空就过去照应……
  周老师的救人壮举,是偶然之事,更是必然之举。

南通市钟秀小学教师群体
  面对简陋的校舍,嘈杂的环境,他们多方筹集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面对流动频繁、学习教材和进度不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真心和耐心去弥补、去感染,不让一个儿童被爱遗忘;面对家境困难、身患残疾的学生,他们更是衣食住行样样操心,时时牵挂……孩子们的活动越来越多了,笑脸灿烂了,行为文明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帮助流动儿童搭建乐园,改变命运,谱写着别样的教育诗篇。
  他们,就是甘于寂寞、默默坚守、为外来务工子弟付出心血的南通市钟秀小学全体教师。

李鹏山
  李鹏山,原是南通京剧院的一名京剧演员。五年前,他与郊区小学结缘,全身心投入到京剧教育实践与研究中。 5年,他风雨无阻,电瓶车都淘汰了三辆;5年,他省吃俭用,自掏腰包购买化妆品、道具,仅仅是为了让他钟爱的孩子们圆一个京剧梦;5年,他几乎未曾有过礼拜天,一到节假日他就带着孩子们练功、表演或拜访名师、票友,提高孩子们的京剧艺术表演水平,却不谈任何报酬;5年,每次演出,他既当化妆师又做服装师,还兼职做保姆,管好孩子外出演出的吃住……
  他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引领着一群农村娃,徜徉于京剧世界,并带着这群孩子走出了南通,走出了江苏,走向了全国。

南通中学师生爱心群体
  通中师生爱心群体,是藏娃心中最敬爱的亲人。17岁的嘎玛旦增现就读于江苏省南通中学,今年5月被通大附院确诊为恶性骨肉瘤。他来自西藏阿里海拔6000米的高山上,父亲早逝,家庭经济非常拮据。在藏娃重症面前,通中全校师生紧急动员,开展各种募捐活动。师生的爱心感动了整个通城,社会各界争相捐款,爱潮涌动了江海大地。全校师生每天轮流到医院照顾、陪伴嘎玛旦增,让他始终都能感觉到还生活在班级和学校温暖的大家庭里。学校领导多次与通大附院的专家对手术方案进行细致的研究,确保了最佳的治疗与护理。
  南通中学全体师生的教育之爱和人性之美让嘎玛旦增同学再次站立起来了。

南通职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关爱帮困群体
  南通职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关爱帮困群体,开启了莘莘学子圆梦之旅。小顾同学是不幸的,5岁患全身性类风湿病,残酷的疾病造成肢体二级残疾,需要24小时的陪伴和护理,加上父亲早逝,母亲下岗,大学梦原先是那么遥不可及。学院党总支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她捐资助学,并减免了她全部学费;住宿和教室都安排在二楼以下,并安排有序轮流接送;女学生党员们轮流给她洗衣晒被、洗脚洗澡……党总支的关怀与帮助,使小顾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在党总支“甘为学子当绿叶”精神的指引下,电子工程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去年,该校三支学生代表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一举夺得三个一等奖。

李煜
  李煜,现就读于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他两年如一日,照顾四肢中仅剩一条左腿的刘凯健同学。每天他都要比其他同学早起半个小时,到刘凯健的寝室推着他一起去食堂吃饭;每次上课,他总会为刘凯健准备好纸笔、调整好画架之后他才去整理自己的东西。在轮椅不能到达的地方,同学们总能看到瘦小的李煜背着刘凯健上下楼梯。英语四级考试恰逢大雨,李煜冒雨涉水先把刘凯健背到考试的地方,再前往教学楼去扛刘凯健的特制的桌椅……他是班委,保质保量地完成许多工作,但是为了照顾刘凯健,李煜婉拒了学院要其担任学生会主席的机会。被评为“校园之星”、2012年“南通好青年”的他诠释着如山的责任和倾情的付出。

张建
  张建,南通电大教师。在学习上,他不知疲倦、孜孜以求,把责任化为自我提高的压力,用智慧赢得了一项项研究成果。在教学中,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他常常在忙完了日常教学工作后,来不及吃上一口热饭,拖着疲惫的身体作赛前指导,并陪同学生现场演练。
  他潜心修德、俯首执教、业绩卓著,继获得二十多个全国及省市级奖项之后,2012年,又带领团队获得国际青少年发明竞赛博览会三金一银;在第4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一金一银一铜和唯一一个中国代表团奖,开创了全国电大系统及高职院校问鼎国际奖项的先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热门课程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苏ICP备05033018号
Copyright 2005-2014, 版权所有 DaJiaoShi.COM